临清市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 (2021-2025年)

临清市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

2021-2025年)

 

第一章 前言

 

临清市博物馆是临清市唯一的综合性县级博物馆,是全市最重要的文物收藏、保护、研究、展览展示机构。临清市博物馆19864月成立,201010月新馆在临清市温泉路文化中心建成,并对外开放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临清市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412件(套),主要以瓷器、字画、钱币、铜器收藏为主,多来自社会征集。其中二级文物8件(套), 三级文物38件(套)。馆舍建筑面积4809平方米,展览面积约3500平方米,设有临清历史沿革展、碑刻展、红色革命历史展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展厅,以专题和单元的形式,通过实物、照片、图表、多媒体等手段展现了临清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。2018年,被评为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。2020年,被评为国家三级馆。

多年来,临清市博物馆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从体现组织的社会价值来看,离要求尚有一些距离。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,关心支持博物馆事业发展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对博物馆事业的重视前所未有。国家十四五规划中,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,要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、守护好历史文化遗存、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。博物馆全面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,日益成为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参观博物馆逐渐成为新的社会时尚,把博物馆带回家已成为大家满足自身文化需求的共识。这些都给博物馆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为了进一步提升临清市博物馆的办馆水平,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,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,根据国家文物局和山东省文化厅有关文物、文化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,结合本馆实际,制定《临清市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(2021-2025年)》。

 

第二章 指导思想

 

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论述精神,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文物博物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,增强四个意识、坚定四个自信、做到两个维护。立足新发展阶段、贯彻新发展理念、融入新发展格局,围绕举旗帜、聚民心、育新人、兴文化、展形象的使命任务,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和加强公共文化供给为抓手,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目标,以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,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坚定文化自信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。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增强博物馆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,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、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
 

基本原则

 

一、坚持正确方向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指引,把握新发展阶段,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,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,立足推进高质量发展、创造高品质生活、实现高效能治理,充分发挥博物馆保存历史记忆、传承人类文明、厚植家国情怀、弘扬中国精神的窗口作用,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、中国价值、中国力量。

二、坚持改革创新。全面深化博物馆机制改革,补齐发展短板,强化交流合作机制,完善社会评价机制,形成充满活力、多方协作、开放高效的博物馆发展格局。

三、坚持开放共享。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,通过协同创新、社会参与、跨界合作、线上传播等方式,促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,多措并举盘活博物馆藏品资源,线上线全方位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,弘扬临清历史文化,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。

 

工作目标

 

一、总体目标

积极贯彻落实中宣部等九部委《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到十四五末,人本化服务、系统化思维、数字化利用、融合化发展的博物馆发展态势基本形成,博物馆藏品体系逐步健全、体制机制不断创新、硬件设施逐步完善、服务能力逐步提升、发展活力和创新力不断增强、社会贡献度逐年增加,专业化、规范化、数字化、智慧化程度不断提高,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情的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
二、具体指标

2025年,达到国家二级博物馆定级标准,因地制宜特色化发展;有效盘活馆藏资源,实施馆藏文物保护修复、数字化保护项目、提升布展项目。年接待观众突破6万人次,年均举办线上线下各类社会教育活动15场次。

 

第五章 实施内容

 

一、健全馆藏文物保护利用体系。落实陈列布展提升项目、社会教育提升项目。完善馆藏文物保护管理制度、保管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。规范馆藏文物保护管理,加强馆藏文物的征集、编目、建账、保管工作。改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,完善预防性保护体系。推进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建设,配套一体化标准化文物展柜。

二、提升博物馆现代化治理水平。健全、完善博物馆人事、财务、藏品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,不断提升博物馆规范化、智慧化管理水平,形成博物馆藏品征集、鉴定、库房管理标准规范,博物馆藏品数字化保护利用标准等行业规范标准,逐步实现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
三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。推动博物馆体制机制优化完善,提高理事会科学决策和监事会依法依规监督管理能力,增强博物馆自身造血功能。有序引导企业、社会组织、个人以捐赠等形式支持博物馆事业发展。

四、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。加大博物馆线上展览、教育活动、讲座讲坛等策划力度,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。深化博物馆对社会特殊群体的公益性服务项目。

五、完善构建博物馆大安全体系。树立全防全控的大安全观,构建起现代技术支撑的大安全防护体系,打造开放、公正、包容、平等、安全、稳定的博物馆体验环境。加强博物馆安全基础设施建设,改造安防、消防、防雷设施,尽快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,构建科学有效的安全防护体系,全面提高博物馆安全防范能力。

六、构建博物馆风险防控体系。切实增强防范化解风险决策处置能力,加强博物馆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建设,杜绝内部法人违法、重大职务犯罪等风险,在面临外部公共卫生安全、舆论危机、企业欺诈、法律纠纷、暴恐威胁和重大社会治安问题时,能够有效应对、妥善处置,维护博物馆良好社会形象和公共利益。

七、健全博物馆领域新型监管机制。积极参与双随机、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、以重点监管为补充、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博物馆领域监管机制,不断提升博物馆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效能,促进博物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

八、策划系列原创精品陈列展览。落实中办、国办《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》要求,深入挖掘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、价值标准、审美风范,以古鉴今、古为今用、启迪后人。全面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,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,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。落实联合办展、巡回展览、流动展览、网上展示,提高藏品展示利用水平。

九、强化博物馆科学研究。重视科学研究对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,加大科学研究投入,深化学术研究,浓郁科研氛围。加强研究人才学术能力建设,参与省市级课题项目,鼓励专业干部申报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,探索社会广泛参与的开放型科研体系,增强学术研究影响力。

十、落实陈列展览协同创新。创新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形式和手段,增强陈列展览的知识性、趣味性、艺术性和参与性,加大新技术、新成果、新手段在展示中的应用,改善展陈设备和服务配套设施。

十一、推出云展览。通过互联网+”项目的实施,大力发展博物馆云展览、云教育,加大博物馆虚拟展览和文物数字资源共享力度,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,推动博物馆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。以博物馆数字化赋能公共文化服务,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展览体系,满足观众便捷化分众化文化需求。实施云展览平台建设项目,依托数字化技术,充分利用藏品资源,拓展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空间。

十二、推进博物馆资源融入全市中小学教育体系。拓宽历史文物、革命文物知识纳入义务教育知识体系渠道,规范并创新研学教育,稳步实施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项目,发挥文物在学校课程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、综合素质教育、职业技能教育中的重要作用。开发一批博物馆课程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,继续推动博物馆教育进校园活动,规范博物馆研学活动。

十三、健全人才队伍建设。贯彻落实《关于加强新时代文物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》,以博物馆文物考古、科技保护、传播利用、专业技能、综合管理五支队伍建设为抓手,不断完善博物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、综合素养高、具有一定视野的文博队伍。以提高领导水平和行政能力为核心,建设一支政治坚定、勇于创新、勤政廉洁、求真务实的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。满足藏品保护、管理与博物馆展陈需求,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。强化人才培训,根据不同岗位要求,开展分级分类培训,建立开放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,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能力。加强在职培训,参与国家、省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。

 

第六章 保障措施

 

一、组织保障

明确责任、权利和义务,建立相应的问责和奖惩制度。加强各级博物馆主管部门决策能力、宏观管理能力、执法监督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,负责并推动本规划的实施。大力贯彻执行各项博物馆法律法规,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负责制及责任倒查追究机制,促进重点建设项目责任落实,推动博物馆治理更加规范化、科学化。

二、经费保障

加大博物馆建设经费投入,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用于博物馆事业发展。加强对博物馆建设专项经费使用管理的监督审计,确保专款专用,提升资金使用效益。

三、人才保障

贯彻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》精神,加大博物馆人才资源开发力度,通过合作、培训、深造、交流、教育等方式培养高素质人才。引进具有创新人才和青年骨干人才,注重博物馆建设重点项目实施与人才能力建设有机衔接。深化人才选拔制度、岗位管理制度、人才考核制度、人才激励制度改革,健全人才服务体系,做好人才培养服务,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。

四、宣传保障

加强对十四五规划的宣传工作,认真按照规划内容实施、落实规划。在规划实施各阶段,通过多种方式对十四五时期各领域重点项目进行梳理和宣传报道,尤其是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,引导广大社会公众关注规划实施,营造良好社会氛围,广泛凝聚社会共识,及时吸纳社会意见,推动规划高效能实施和高质量完成。

 

 

临清市博物馆  

2020122